详细信息

平痫颗粒对幼龄癫痫大鼠大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受体、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平痫颗粒对幼龄癫痫大鼠大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受体、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登记号:2009Y0464

完成人:张士卿[1];田茸[1];史正刚[1];吕晓武[1];张振尊[1];尚菁[1];吴丽萍[1];孟陆亮[1];蔺兴遥[1];

第一作者:张士卿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学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0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平痫颗粒;癫痫治疗;中药;中枢神经系统

摘要:项目名称:甘肃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505-04。现代医学认为癫痫是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发作和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临床上可有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植物神经系统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中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3.3‰-5.8‰,其中儿童癫痫的发病率约为成人的10倍,且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且可能在发作时遭遇危险而危及生命,还会伴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防治癫痫已成为医学界尤其是儿科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张士卿教授行医数十载,一直致力于研究小儿癫痫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药,确立化痰活血、熄风定痫之法,自拟平痫颗粒施治,该方经长期的临床运用,证明疗效确切。为了深入分析研究其具体的抗癫痫作用机理,故特立该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制剂改进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应用戊四唑复制癫痫点燃模型,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和揭示了平痫颗粒抗癫痫的效应及作用机理,为平痫颗粒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研究证实:对于谷氨酸受体(NMDAR1),模型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大脑颞叶皮质、海马CA1、CA3和齿状回等部位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面积比上升,积分吸光度增加(P<0.01);而西药治疗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在不同部位的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面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积分吸光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P<0.05)。对于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α1),模型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脑颞叶皮质、海马CA1、CA3和齿状回等部位GABA-ARα1免疫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面积比下降,积分吸光度降低(P<0.01);而西药治疗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不同部位的GABA-ARα1免疫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面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积分吸光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P<0.05)。结论:平痫颗粒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脑颞叶皮质及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R1的活性与表达,并激活其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1的活性与表达,从而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效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癫痫模型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科学技术査新结果表明,未见与该研究完全相同的研究报道。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