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下肢缺血预适应治疗肺动脉高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下肢缺血预适应治疗肺动脉高压
作者:李丽丽[1];
第一作者:李丽丽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曹云山;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下肢缺血预适应;六分钟步行距离
年份:2022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单侧下肢缺血预适应对第一大类肺高血压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09月至2021年06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且确诊为第一大类肺高血压的患者。每天规律进行单侧下肢缺血预适应治疗:嘱患者院外每天规律进行单侧下肢缺血预适应:使用一个充气袖带进行3个周期的5分钟下肢闭塞和5分钟再灌注。下肢闭塞:(高压力组)下肢加压袖带的压力比经肱动脉测得的收缩压大30 mmHg,加压5分钟。(低压力组)患者缠绕腿部的血压袖带压力只加压到40 mmHg,加压5分钟。缺血再灌注:松开袖带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3个周期。每天通过微信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反馈。本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是6MWD,次要终点指标是18米步行时间、WHO FC、NT-proBNP、超声心动图数据(TR、sPAP、mPAP、PAWP、右房面积、右室面积、TAPSE、下腔静脉内径、吸气塌陷率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拟诊断第一大类肺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的患者39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3名患者,故本研究共纳入26例患者。26例患者被随机分高压力组(试验组,n=16)和低压力组(对照组,n=10),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7岁,其中女性22例(85%)。基线时,大多数患者(61.54%)WHO FCⅡ级,其余患者(38.46%)WHO FCⅢ级。对照组与试验组6MWD基线、1月、3月及6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月、3月、6月6MWD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月、3月、6月6MWD较基线均增加(p<0.05)。从基线到第6月,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有10%和14.29%的患者WHO FC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数据(TR、sPAP、mPAP、PAWP、右房面积、右室面积、TAPSE、下腔静脉内径、吸气塌陷率等)未见明显改善(p>0.05)。 结论: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从基线到第6月的运动能力改变的主要终点上,下肢缺血预适应治疗没有显示出优于对照组的趋势。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使用下肢缺血预适应治疗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