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结直肠癌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结直肠癌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成仁[1];杜斌斌[2];杨熊飞[2];柳利利[3];曹聪[1];马小龙[3];赵丽霞[3];刘怡君[3];吕耀春[1]

第一作者:张成仁

机构:[1]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730000;[2]甘肃省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兰州730000;[3]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

第一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730000

年份:2023

卷号:38

期号:7

起止页码:557

中文期刊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外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收录:CSTPCD;;北大核心:【北大核心2020】;CSCD:【CSCD_E2023_2024】;

基金: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科研基金(20GSSY3-1,21GSSYC-20);兰州市科学技术局基金(2022-ZD-47)。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结直肠癌患者;循证医学证据;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无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不良反应;近期文献;

摘要:近年来,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给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但研究者却发现并非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都能从抗PD-1/PD-L1的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精准筛选出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的获益人群成为当前重大难题。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迅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为筛选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提供了有力帮助。通过人体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来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当下热点。生物标志物是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不仅可以筛选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还能够避免无效治疗以及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回顾近期文献,阐述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