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基于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人:吴玉泓[1];罗蓉[1];田一虹[1];李海龙[1];王瑞琼[1];

第一作者:吴玉泓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2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温补脾肾法;中医药治疗

摘要:①课题来源与背景: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GZK-2018-5,2018年立项,课题主持人:吴玉泓,下拨经费3.0万元。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常复发、难治愈、周期长,给UC疾病患者不论从日常生活上或精神生活都给予了很大痛苦,极其影响UC患者及身边人的生活质量,如耽误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癌变可能。UC在临床上可分期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多实,由湿热、瘀血等邪气停积大肠引发炎症所致,缓解期多虚,由久病伤及肾阳,终致脾肾阳虚。新近文献报到显示:自噬广泛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从调控自噬入手探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于深入阐明其表达规律和中医药防治的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自噬可下调NF-B的活化。其次,自噬可抑制炎症小体激活,第三,自噬还可影响T细胞分化自噬有助于降解内质网产生的异常折叠蛋白,维持内环境稳态。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自噬通过广泛途径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因此,该课题基于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对于阐明其自噬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表达规律和中医药经典方剂防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③主要论点与论据:该课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拟从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在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局部炎症病理模型改变的基础上;采用RT-q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或者蛋白印迹法检测在使用温补脾肾法方药治疗以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粘膜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以及标志物JNK、Beclin1、Bcl-2、Atg5、Atg8、Atg12、DRAM1、LC3的表达;通过阐明自噬标志物及其关键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靶点,该研究的实施有助于理解和阐明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也为进一步拓展该治法的临床应用奠定扎实的实验基础。④创见与创新:自噬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并未得到彻底阐明,深入阐明自噬标志物及其关键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靶点;该研究的实施有助于理解和阐明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为进一步拓展该治法的临床应用奠定扎实的实验基础。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提供诊疗思路,由于时间和经费限制,对于JNK-Beclin1/Bcl-2通路上下游关键因子无法全部验证,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⑥历年获奖情况:与该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2020年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2008年课题相关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⑦成果简介:2022年1月12日,由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甘肃中医药大学承担的项目《基于自噬JNK-Beclin1/Bcl-2信号通路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K-2018-5)进行了会议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质询答疑,形成如下意见:1、项目组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项目结题验收的要求。2、该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理中汤合四神丸对于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1,Beclin1,BCL-2,LC3B、ATG5、ATG12、DRAM1,上调P6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关,进而对结肠黏膜细胞自噬起到抑制作用,以避免其过度自噬,从而对脾肾阳虚型UC起到治疗作用。3、发表学术论文2篇。验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