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脑肠轴探讨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SP、VIP及CGRP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基于脑肠轴探讨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SP、VIP及CGRP的影响
作者:杜晓娟[1];
第一作者:杜晓娟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汪龙德;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平胃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年份:2017
摘要:1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脑肠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从脑肠轴途径探讨平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作用机制。2方法:将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正常喂养,造模组以夹尾刺激配合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复合因素方法复制模型,造模10天后,随机抽取造模组与正常组大鼠各6只,进行胃排空、肠推进测定及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取造模成功的6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每组13只),分别为:模型组、吗丁啉组、平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造模结束后,六组均以1ml/100g给予灌胃3周,每日2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吗丁啉组灌服0.5mg/ml吗丁啉混悬液,平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0.08g/ml、0.16g/ml、0.24g/ml平胃胶囊混悬液。干预21天后取材并测定胃排空、肠推进距离。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进食量;光镜下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VIP及CGRP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及VIP的蛋白含量;RT-PCR技术检测胃窦、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 m RNA和VIP m RNA水平。33.1一般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发凌乱黄燥,情绪暴躁易怒,反应迟钝,粪质稀溏;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大鼠精神、活动度及粪便情况均明显改善。3.2饮食和体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和体重明显下降,且差异性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大鼠体重和饮食量明显增加(P<0.01,P<0.05)。3.3胃排空及肠推进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率均明显升高(P<0.01)。3.4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胃黏膜组织,黏膜各层上皮结构及细胞排列完整,模型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5 SP、VIP及CGRP的含量和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VIP、CGRP水平明显升高,SP水平明显降低(P<0.01),胃、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VI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胃窦、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 m RNA和VIP m 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VIP、CGRP水平明显下降,S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各组织SP、VIP蛋白和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4结论:4.1夹尾刺激、饮食失节及过度疲劳的复合因素法可成功制备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4.2平胃胶囊可降低血清VIP、CGRP的含量,升高SP水平;下调胃、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及VIP的蛋白表达;降低胃窦、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SP和VIP m RNA水平,说明FD的发病与改变SP、VIP及CGRP水平有关。4.3通过脑肠轴纠正异常脑肠肽水平的表达和分泌可能是平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机制,使脑肠之间恢复动态平衡,进而改善胃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高敏感性,发挥其治疗作用。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