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应用及评价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应用及评价

作者:党云[1];

第一作者:党云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刘青;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宫颈癌;辅助化疗;抗肿瘤作用;疗效评价

年份:2018

摘要:目的:1.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2.通过检测宫颈癌病灶中MACC1和Ki-67的表达,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式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收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5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eoadjuvant Chemotherapy+Brachytherapy group,NACT+BT组)、新辅助化疗组77例(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NACT组)、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adical Hysterectomy group,RH组),通过评价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检测MACC1和Ki-67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  结果:1.NACT组与RH组比较可在脉管内癌栓累及(19.48%vs.37.62%,P<0.05)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减少淋巴结转移、控制宫旁肿瘤浸润、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减低肌层肿瘤浸润深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在降低术后辅助盆腔放疗率方面比较RH组无统计学意义(66.23%vs.79.21%,P>0.05)。2.NACT+BT组与RH组比较在肌层肿瘤浸润深度(42.68%vs.68.32%,P<0.05)、宫旁肿瘤浸润(2.44%vs.12.87%,P<0.05)以及脉管内癌栓累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14.63%vs.37.62%,P<0.05)。术后接受辅助盆腔放疗率NACT+BT组比较RH组具有统计学意义(30.49%vs.79.21%,P<0.05)。3.NACT+BT组比较NACT组在肌层肿瘤浸润深度(42.68%vs.61.04%)、局部肿瘤控制率(89.02%vs.76%)、术后接受辅助盆腔放疗率(30.49%vs.66.23%)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PFS在NACT+BT组、NACT组和RH组分别为77.22%、81.82%、90.88%(P<0.05);5年OS分别为91.13%、90.87%、72.7%(P>0.05)。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4.01,95%CI1.51-10.69,P=0.01)和手术切缘阳性(HR=3.01,95%CI1.05-8.69,P=0.04)会降低PFS;宫旁肿瘤浸润会降低OS(HR=10.17,95%CI2.25-46.01,P<0.05)。6.NACT+BT组和NACT组相比RH组降低了Ki-67增殖指数(41.94±20.91vs.30.97±19.99vs.6.64±10.31,6.64±10.31,P<0.05),影响了了MACC1的表达(P<0.05);NACT+BT组比较NACT组在控制Ki-67的增殖(41.94±20.91vs.30.97±19.99)和MACC1的阳性表达(47.06%vs.28.30%)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新辅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局部肿瘤体积。2.与单纯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的治疗方式能够产生更好的局部抗肿瘤作用,表现为临床缓解率增加、局部肿瘤体积缩小。3.在降低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累及的复发中危因素方面,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优于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和直接手术组,因此降低了术后辅助放疗的比率。4.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可以显著降低Ki-67、MACC1的表达,减少淋巴结转移、深肌层肿瘤浸润的风险。5.两种新辅助治疗方法的可以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在总生存期方面已经显示了一定的改善趋势,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