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肩痹病临床分型的特征红外热谱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肩痹病临床分型的特征红外热谱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军燕[1];

第一作者:王军燕

机构:[1]甘肃中医学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严兴科;甘肃中医学院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肩痹病;胛三针;红外热谱;针刺效应

年份:2014

摘要:目的:通过肩痹病不同分型的红外热谱特征分析,为肩痹病的经络辨证选穴、中医辨证选穴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探讨利用特征性红外热谱为临床诊断肩痹病提供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和评价针刺“胛三针”为主治疗肩痹病的临床效应,为针灸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方法: (1)经络辨证分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肩痹病患者,根据疼痛部位与经络循行关系,分为手太阴经病型(4例),手太阳经病型(10例),手阳明经病型(5例),手阳明、太阳经合病型(18例)以及手少阳、阳明经合病型(10例)等5型。以“胛三针”为主,结合分经配穴的方法进行针刺治疗。一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各型肩痹病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情况。分别采集治疗前后肩痹病患者的肩部相关经络分布区域、上肢相关经络循行所过区域的红外热谱;同时对比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和肩痹病患者(经络辨证分型)红外热谱特征差异(温度差异),获取肩痹病不同经络分型特征性红外热谱(包括疼痛部位和循经性红外热谱),为肩痹病经络辨证诊断、选穴治疗提供依据;也为肩痹病临床经络分经辨证提供可行的依据和方法。 (2)中医辨证分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肩痹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型(22例)、瘀滞型(18例)、气血虚型3型(7例),采集各型肩痹病患者的肩胛区、肩峰区、三角肌区的红外热谱;对比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和肩痹病患者肩部红外热谱特征差异(温度差异),获取肩痹病不同证型的特征性红外热谱,为肩痹病的辅助诊断提供可行性依据和模式。 结果: (1)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各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经统计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刺“胛三针”为主,结合分经配穴治疗肩痹病,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2)有效率分析: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47例患者中共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1%。表明针刺“胛三针”为主治疗肩痹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3)经络辨证分型特征性红外热谱:①手阳明、太阳经病型肩痹病患者肩胛区、肩峰区及上肢阳明、太阳经循行部位可见大片低温区,天宗、秉风、肩髃、臂臑、合谷等穴位处可见异常低温区,其温度值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手少阳、阳明经病型肩痹病患者肩峰、肩胛区及上肢外侧前缘可见大片低温区,肩髎、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处可见异常低温区,其温度值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手太阳经病患者肩胛部及上肢外侧后缘可见大片低温区,天宗、秉风、肩贞等穴位处有异常低温区,其温度值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手阳明经病肩胛部未见明显低温区,上臂手阳明经循行部位可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低温区,肩髃、臂臑、曲池、合谷等穴位处可见低温区,但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手太阴经病患者颈部及肩前可见异常温度区域,且中府、云门、侠白等穴位处可见异常低温区,其温度值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异常红外热谱范围明显减小,温度基本恢复正常。 (4)中医辨证分型特征性红外热谱:风寒湿型红外热谱特点为患者肩部可见大片不规则低温区;瘀滞型患者肩部可见异常低温区,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温度变化较小;气血虚型患者肩部及上肢温度变化不大,可见不规则分布的高、低温区。中医辨证各型患者肩部温度值与健康志愿者同部位相比,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针刺“胛三针”为主治疗各型肩痹病,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亦可使异常红外热谱范围减小,其温度基本恢复正常。 (2)肩痹病患者肩部及上肢相关压痛部位,以及肩部相关经络分布区域、上肢相关经络循行所过区域出现特征性红外热谱(异常低温区),为肩痹病的经络辨证选穴和中医辨证选穴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肩痹病临床诊断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和方法。 (3)中医辨证不同分型肩痹病患者肩部疼痛部位存在特征性红外热谱(异常高温区、低温区,温度改变与部位有关),提示风寒湿型、瘀滞型与气血虚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变化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