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脾胃学说与心脑血管病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脾胃学说与心脑血管病研究

完成人:金华[1];颜春鲁[1];刘志军[1];俞晓英[1];胡继宏[1];苏莉莉[1];张秋菊[1];金钊[1];伍志伟[1];张定华[1];赵鲲鹏[1];徐兴华[1];刘双芳[1];韩艳萍[1];刘敏科[1];王庆苗[1];王正平[1];

第一作者:金华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2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脾胃学说;心脑血管病;中医理论

摘要:一、课题来源与背景: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17C-14,资助经费:50.00万元。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以中医学最具特色的学术观点“脾胃学说”为指导,分析其对非脾胃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菌群-肠-脑”轴的角度探讨镇肝熄风汤体现脾胃学说的实验基础及影响血压的可能机制,为脾胃学说在“非脾胃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支撑。三、主要论点与论据:1.该项目的文献研究从文献到临床、再到基础,从基础再回归临床;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遵循中医规律,创新性开展“脾胃学说”研究。一方面通过系统分析从:①脾胃学说的源流。②脾胃学说的核心要义。③脾胃之心脑实质论。④。脾胃方论—历代名方考。⑤现代医学关于“脾胃学说”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初步阐述了脾胃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摄。另一方面从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资料着手,通过经典回顾、病因病机、名医经验、常用方药脾胃思想探析、难点与对策、脾胃论治基础分析、临床验案举隅等七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脾胃学说在非脾胃病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脾胃学说的应用,丰富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2.镇肝熄风汤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3.该项目主要分析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胃肠激素变化,观测镇肝熄风汤对其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存在肠道菌群稳态、结构异常及胃肠激素紊乱,镇肝熄风汤通过改变种属层面的肠道菌群和门水平的肠道菌群来发挥保护肠道菌群稳态的作用,并且镇肝熄风汤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中产乙酸菌、丙酸菌和丁酸菌所占比例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并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紊乱,发挥降压的作用。四、创见与创新:1.形成了中医特色鲜明、方向稳定、知识背景交叉的,以中青年骨干为核心的中医“脾胃学说”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并扩大了团队骨干成员在行业内的影响。2.以“胃肠道”为途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深入研究了高血压控制的新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中医重要方剂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体现脾胃学说的实验基础及影响血压的可能机制,藉此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医学科创新群体。五、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成为居民的首位死因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脑血管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各种代谢性危险因素多与“胃肠道”有关。胃肠道为机体代谢紊乱发生的始动器官。胃肠道是食物、药物、微生物进入机体的门户,胃肠源性因素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本团队以中医学最具特色的学术观点“脾胃学说”为指导,分析其对非脾胃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菌群-肠-脑”轴的角度探讨镇肝熄风汤体现脾胃学说的实验基础及影响血压的可能机制,为脾胃学说在“非脾胃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现虽从基础和临床方面证实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有效,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今后课题组团队将继续从“胃肠”角度深入探讨镇肝熄风汤干预高血压的分子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