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探讨解郁胶囊对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作用的临床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探讨解郁胶囊对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作用的临床研究

完成人:黄生辉[1];唐珂[1];田洹[1];刘志军[1];金华[1];陈林庆[1];张静霞[1];赵剑华[1];

第一作者:黄生辉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年份:202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抑郁症;解郁胶囊;中药复方

摘要:该课题来源于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背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抑郁症相关,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为抑郁症潜在病因。肠道微生物介导了肠-脑轴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肠-脑轴调控宿主行为;并且,涉及了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系统,“微生物-肠-脑轴”被提出。对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构成与情绪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多种通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影响抑郁症患者情绪认知与行为表现。研究目的与意义:进一步明确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特异性肠道菌群;寻找与抗抑郁药物应答相关的特异性肠道菌群;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解郁胶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抑郁症提供实验室依据,也为强化和提升“微生物-肠-脑轴”理论通过微生态调节机制防治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论点与论据:中医治疗抑郁症有着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悠久的历史、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积累,中医药作为中国防治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及满意度高。中药复方是否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如果中药复方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则是通过哪种路径或机制。该研究在查阅现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并分析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探讨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创见与创新: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在治疗前,对抑郁症患者粪便通过16S rDNA测序,来分析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特点,寻找与抑郁症相关的特异性肠道菌群。使用体现“脑神-心神-五脏神”理论的中药制剂“解郁胶囊”(丹参、柴胡、郁金、石菖蒲、白术、龙骨、牡蛎、生地黄、白芍、酸枣仁、五味子、枳壳、甘草等)联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后,对患者粪便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变化特点,寻找与抗抑郁药应答相关的特异性肠道菌群。应用精神科相关评定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探讨临床疗效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该课题拟定了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为治则的经验方-解郁胶囊,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解郁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的抗抑郁机制,为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使更多的患者获益,大大增加该院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由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受到遗传、性别、年龄、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断发生动态变化,找到与抑郁症相关的特异性肠道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