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叶天士与叶霖治疗温热类温病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叶天士与叶霖治疗温热类温病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余珠[1];

第一作者:赵余珠

机构:[1]甘肃中医学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周语平;甘肃中医学院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叶天士;叶霖;温热类温病;学术思想

年份:2014

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叶天士与叶霖学术思想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系统挖掘、整理叶天士和叶霖的宝贵经验,并对两者的学术思想进行比较,从而丰富叶天士学说学术思想的研究内容,对温病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br>  方法:文献综述,基于文献归纳、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关于叶天士和叶霖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文献研究,选择叶天士与叶霖为研究对象,从其存世的医著入手,运用文献学、比较学、社会史研究、学术思想研究等方法对两位医家进行综合研究。<br>  结果:文献综述对叶天士、叶霖的当代研究进行归纳和综述,进一步明确了两位医家的生平、成长轨迹、学术著作情况、主要学术思想及研究情况。并总结了民国时期至今对于叶派温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找出目前叶派温病学术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叶天士与叶霖学术思想的比较。文章分别对两位医家学术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两位医家均生活在清代,但具体的生卒年代显然不同;两位医家用药均善治温热类温病,但具体的治疗原则、方法、遣方用药的选择上又同中有异,不尽相同。第二部分是对叶天士与叶霖生平与学术发展轨迹的比较。两位医家均为儒医出身,但具体的出身背景,从医之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细微差别;两位医家均治病救人,但具体所处年代中接触的疾病与时代环境又各有不同……,这些都是造成两位医家学术思想,用药习惯不同的原因。可见中医学发展的环境因素,医家历练成长的过程等,都会对医家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br>  结论:叶天士和叶霖同为杰出的温病学家,他们的学术思想,丰富了温病学的研究领域。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为温病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世称为“温热大师”;叶霖对温病派重要学术著作均进行过批评和注释,但总体来看,是以注释为主,批评为辅,且叶霖治学严谨,对于批注之处,必定先考证出处,查之有据后再做出评价,因流达源,对研究叶天士裨益甚多,其中很多补充对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有所拓展,褒扬之处意见颇为中肯。1.在温病的病因方面,叶霖与叶天士的观点基本相同,均阐明了温热病的发病是内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温病的病因是温邪,这一点两位理论大致相同,只不过是二者着眼点大小不同。2.对伏邪温病的认识方面,叶天士重视伏寒化温,而叶霖则倡导“温病伏热”说。叶天士认为所谓“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所指乃伏寒化温,发于夏至前的为温病,发于夏至后的为暑病;而叶霖认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而夏至以后,人身所伏者阴气,遇天日之阳热,蒸地气以上腾,人在气交中,感之为暑病;认为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句不能作为“夏日病暑乃冬寒所变"的立论依据。3.在温病的感邪途径与传变趋势方面,叶天士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出温病初起的病位在肺,可出现逆传;叶霖对此持肯定态度。4.从温病的治法来看,叶霖基本赞同和肯定叶天士的治疗思想,对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及清热养阴之立法亦多支持与赞誉,两者对养阴法均较为重视。总之,叶霖对叶天士著作中论述不详的温疫、伏暑等病,多有补充与纠正,尤其是对伏气温病的论述,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并强调运气与发病的关系,对于某些病证,基于“干支生克”理论来进行阐述,发前人所未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