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脱管散通过b-FGF水平表达对蕴毒腐溃型压力性损伤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脱管散通过b-FGF水平表达对蕴毒腐溃型压力性损伤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乐乐[1];
第一作者:张乐乐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王波;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脱管散;b-FGF;压力性损伤;蕴毒腐溃型;微循环
年份:2022
摘要:目的:观察脱管散对蕴毒腐溃型压力性损伤创面的干预效果,探讨脱管散对压力性损伤创面微循环影响的机制,从理论层面阐释脱管散对压力性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0只,实验组150只。根据缺血-再灌注循环损伤机制,通过体外磁力压迫法制备蕴毒腐溃型(3期)压力性损伤模型。另有6只预实验造模,将创面组织经HE染色后镜下观察,以验证是否造模成功。将实验组大鼠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脱管散低剂量组、脱管散中剂量组、脱管散高剂量组。各组大鼠创面均每日换药1次,换药时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用0.5%碘伏消毒,空白对照组(A组)在相同部位涂以凡士林0.5g;模型组(B组)不做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C组)涂抹湿润烧伤膏0.5g;脱管散低剂量组(D组)、脱管散中剂量组(E组)、脱管散高剂量组(F组)分别给予脱管散0.1g、0.2g和0.4g,于创面覆盖2层无菌凡士林油纱布,再覆盖四层无菌纱布块,然后用自制铁丝网固定纱布块。分别观察创面大体情况并记录拍照,计算各组大鼠在给药后第3天、7天、14天不同时点的创面面积愈合率;于给药后第3天、7天、14天取材,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创面组织显微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计数、b-FGF表达含量。结果:(1)大鼠创面愈合率:给药后第3天,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和脱管散各组的创面面积愈合率,且与脱管散中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散各组创面面积愈合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第7天,湿润烧伤膏组创面面积愈合率高于模型组和脱管散高剂量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低于脱管散低剂量组(P>0.05),高于脱管散中剂量组(P>0.05);给药后第14天,湿润烧伤膏组创面面积愈合率高于模型组和脱管散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中剂量组创面愈合率低(P>0.05),而脱管散低剂量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创面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脱管散各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在给药后第3天时,创面肉芽组织增多,镜下观察可见毛细血管生长,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模型组炎性细胞较少,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较少。给药后第7天,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炎性细胞有所减少,局部有少量毛细血管扩张,成纤维细胞仍较多,局部显示少量胶原纤维;模型组坏死面积未缩小,且炎性细胞浸润仍较少,真皮层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少,毛细血管增生少。给药后第14天,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表皮均已修复完整,成纤维细胞减少,纤维细胞增生较多,并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创面修复良好;此时模型组表皮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层肉芽组织填充较多,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多,创面愈合整体缓慢。(3)大鼠创面毛细血管计数变化:给药后第3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均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多,其中湿润烧伤膏组、脱管散低剂量、中剂量组增多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各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少,其中与脱管散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7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创面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数仍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脱管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毛细血管数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低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散低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高于脱管散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和脱管散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脱管散低剂量组和脱管散中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14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仍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毛细血管计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各组毛细血管数均高于湿润烧伤膏组,其中和脱管散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散低剂量组与脱管散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FGF含量变化:给药后第3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FGF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b-FGF表达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各组b-FGF表达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散各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7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FGF表达水平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脱管散各组b-FGF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脱管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散各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14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脱管散大剂量组b-FGF表达水平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湿润烧伤膏组、脱管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b-FG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大鼠创面b-FGF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脱管散通过调控蕴毒腐溃型压力性损伤组织中内源性b-FGF表达,有效调节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蕴毒腐溃型压力性损伤创面的良性愈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