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针药结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机制的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针药结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机制的实验研究

登记号:2008Y0516

完成人:张瑜[1];王亚军[1];田永萍[1];侯春英[1];赵学[1];姜劲挺[1];纪彤[1];

第一作者:张瑜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年份:2009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针药结合;抑郁症;NGF;作用机制;大鼠模型

摘要:一、任务来源:本课题为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暨中青年科技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针药结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机制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ZS031-A25-068-E。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本课题为实验基础研究。技术原理:通过对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复制,观察电针、中药、针药结合(针灸和西药、针灸和中药)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对血清CORT及ACTH的变化、大鼠海马神经元NGF的含量的影响,以探究其作用机制。三、性能指标:主要性能指标包括:1.行为学观察:动物体重和行为变化;2.放免测量血清CORT及ACTH; 3.免疫组化测定大鼠海马NGF的含量。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1.造模方式采用慢性应激因素复制抑郁症模型,同临床实际具有较好的符合度。2.本实验从行为学、HPA轴、大脑海马NGF的变化等几个方面探索中药、电针以及针药结合疗法(针灸和西药、针灸和中药等组)的治疗机理,为临床应用中药、电针以及综合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的依据。查新报告显示:与同类研究相比,探究几种治疗方法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方面还未有报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五、成果的创新性与先进性:本实验采用目前公认、造模技术成熟、复制的病理变化可靠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对大鼠进行多种慢性、不可知的刺激,形成慢性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本课题在临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试验研究方面探讨了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应激抑郁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通过观察电针结合中药、电针结合西药等观察组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的变化、NGF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分别从动物行为学、HPA轴、脑海马神经生长因子三个方面,探讨了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目前此类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报道,因此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本研究显示针灸结合中药、针灸结合西药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降低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提高海马CA1区的NGF的表达,通过保护神经元,从而达到抗抑郁作用。初步揭示了中医药作用的多环节、多靶点、多水平的作用特点,为临床针药综合治疗抑郁症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抑郁症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本课题的成果鉴定查新结论也认为:采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中药、电针结合中药、电针结合西药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取鼠脑,观察海马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探究几种治疗方法的抗抑郁症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方面,国内未见报道。本课题研究是从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精神疾患—抑郁入手,采用对人体机能发挥着整体调节作用的中医药干预方法,在肯定了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独特疗效的基础上,探究了针药以及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这一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优势,因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增加更多的治疗手段,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总费用。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本研究只是探讨了针灸、中药治疗的一部分可能机制,针灸的作用特点是具有整体性,可以同时在不同水平上对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网络的综合调节作用。由于经费及条件所限,本实验没有对抑郁症大脑皮质的神经递质的变化进行研究,诸如5-HT、NE、DA等的变化,这部分工作计划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展开。今后应从多角度,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