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TGF-β/Smad/MAPK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研究黄芪甲苷促进UC黏膜屏障修复机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基于TGF-β/Smad/MAPK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研究黄芪甲苷促进UC黏膜屏障修复机制

完成人:臧凯宏[1];任远[1];秦红岩[1];张艳霞[1];朱丽娟[1];段海婧[1];侯万熙[1];马清林[1];

第一作者:臧凯宏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2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黄芪甲苷;肠黏膜屏障功能;临床治疗

摘要: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为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名称:基于TGF-β/Smad/MAPK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研究黄芪甲苷促进UC黏膜屏障修复机制,项目编号:81860728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键环节,促进黏膜屏障修复对UC治疗至关重要。上皮-间质转化(EMT)是黏膜修复必需环节,其过度活化可致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EMT必需的诱导因子,经由Smad与非Smad通路调控EMT。文献报道,UC存在EMT过度活化及TGF-β/Smad/MAPK信号上调;课题组发现黄芪甲苷可促进黏膜修复和抑制EMT过度活化。基于此,提出“黄芪甲苷通过TGF-β/Smad/MAPK抑制EMT过度活化并促进UC黏膜屏障修复”的设想。研究拟用UC模型研究黄芪甲苷对黏膜屏障修复、EMT及TGF-β/Smad/MAPK信号影响;并用肠上皮细胞研究黄芪甲苷对EMT及TGF-β/Smad/MAPK信号蛋白的影响及机制。阐明EMT对UC黏膜屏障的影响机制,有望为UC治疗提供新靶点;明确黄芪甲苷促进肠黏膜修复的分子机制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研究目的及意义:阐明上皮-间质转化对UC黏膜屏障的影响机制,有望为UC治疗提供新靶点;明确黄芪甲苷促进肠黏膜修复的分子机制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③主要论点与论据:(1)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是UC发生关键环节,促进黏膜屏障修复是UC治疗重点。(2)上皮-间质转化(EMT)是黏膜屏障修复的必需环节,TGF-β是诱导EMT的关键信号分子。(3)EMT过度活化可致黏膜屏障功能下降,UC存在肠道EMT过度活化及TGF-β/Smad/MAPK信号上调。(4)黄芪甲苷对UC的治疗作用与抑制EMT活化和促进黏膜修复有关。④创见与创新:(1)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是UC发病的关键环节,EMT是肠道黏膜屏障修复的必需环节,EMT过度活化可致黏膜屏障功能下降。(2)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对UC的治疗作用与其促进黏膜屏障修复和抑制EMT过度活化有关,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将通过考察黄芪甲苷对苷对EMT及TGF-β/Smad/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EMT对UC黏膜屏障的影响机制,有望为UC治疗提供新靶点。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效益:统计数字显示,中国UC发病率约为11.6/10万。近30年,UC在亚洲发病率逐年上升,UC在中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UC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更消耗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并给社会造成沉重经济负担。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主要为缓解或控制炎症反应的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无法根治,这类药物长期疗效欠佳,停药后病人的复发率高,同时此类药物促进肠道粘膜愈合能力较差。因此,寻找理想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黄芪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中药,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项目阐明黄芪甲苷通过干预EMT过程改变肠道黏膜屏障的分子机制,为黄芪甲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黄芪甲苷的开发研究,可促进该省道地药材黄芪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存在问题:尽管该项目初步阐明了黄芪甲苷通过干预EMT过程、改变肠道黏膜屏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于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将在该研究基础上继续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希望能够阐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新的靶点,为后续进一步新药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