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六经理论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观察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基于六经理论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观察研究
作者:刘静[1];
第一作者:刘静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谢兴文;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六经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布规律;聚类分析
年份:2023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运用六经理论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六经辨证分型及分布规律,并探讨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疼痛麻木分布区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六经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六经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于天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符合诊断及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所有采集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及临床资料(主诉、病史、四诊信息等)录入到SPSS25.0软件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六经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六经证型与性别、年龄、疼痛麻木分布区域的关系。结果:1、经统计,8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气郁少阳证416例,占比49.8%;血瘀厥阴证为144例,占比17.2%;湿停太阴证为117例,占比14.0%;太阳阳明证为87例,占比10.4%;寒犯少阴证为71例,占8.5%。2、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后行聚类和PCA主元分析结果显示,LDH得出各经病证5种,各证型名称和主症、次症如下:(1)气郁少阳证主要症状:腰部疼痛、口干、口苦、纳差、急躁易怒、胸胁疼痛、寒热往来、咽干、口渴、脉沉弦。次要症状:脉弦数、牵扯痛、脉弦滑、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咯黄痰、呃逆。(2)太阳阳明证主要症状:腰部疼痛、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数、汗出、大便干、咽喉肿痛。次要症状:脉滑数、苔黄腻、舌红、食多口臭、胃脘胀痛、恶风、脉浮滑、苔黄燥、胀痛感。(3)血瘀厥阴证主要症状: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反酸、不欲饮食、手足逆冷、面色晦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刺痛感、失眠多梦。次要症状:苔薄白、苔白腻、脉弦涩、苔厚腻、僵硬感。(4)寒犯少阴证主要症状:腰部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增多、神疲乏力、脉细弱、盗汗、舌淡白、嗜睡、面色淡白。次要症状:脉细数、嗳气、面色不华、隐痛、咯白痰、耳鸣头晕、面色萎黄、耳鸣头晕、面色萎黄。(5)湿停太阴证主要症状:腰部疼痛、肌肉酸痛、大便稀溏、脉滑濡、少气懒言、表情淡漠、冷痛。次要症状:大便稀溏、下肢肌肉萎缩、头晕目眩、脉滑涩、口渴不欲饮、身热不扬、小便短赤。3、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及疼痛麻木分布区域的差异性(1)不同证型间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提示:湿停太阴证组的平均年龄均高于气郁少阳证、寒犯少阴证、太阳阳明证、血瘀厥阴证组。(2)不同证型间与疼痛麻木分布区域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六经证型,由多到少分别为:气郁少阳证、血瘀厥阴证、湿停太阴证、太阳阳明证、寒犯少阴证。2、通过统计分析不同证型与疼痛麻木区域分布关系,结果显示疼痛麻木分布区域与六经证型无明显的相关性。3、六经辨证是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一种可行辨证方法。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