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电针悬钟、丘墟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电针悬钟、丘墟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景[1];
第一作者:王晓景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毛立亚;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脑卒中;足下垂;悬钟;丘墟;电针
年份:2022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丘墟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电针悬钟、丘墟对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推广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参照《针灸治疗学》选取足阳明经穴为主进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选取悬钟、丘墟为主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及下肢步行功能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踝关节活动度(AROM)测量、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丘墟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踝关节背屈角度测量: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足背屈角度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足背屈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后两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足背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踝关节内翻角度测量: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足内翻角度减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57);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足内翻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后两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足内翻方面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3.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AS分级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AS分级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4.Berg平衡量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BS评分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BBS评分提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BBS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Holden步行功能: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均有提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Holden步行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肝肾亏虚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电针悬钟、丘墟为主和常规针刺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足下垂患者的足背屈功能、降低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加平衡能力,提升患侧下肢的步行功能,改善肝肾亏虚的中医证候;2、电针悬钟、丘墟为主在改善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足下垂患者的足背屈功能、下肢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中医证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电针悬钟、丘墟为主在改善脑卒中后肝肾亏虚型患者足下垂的同时可以减小足内翻角度,而常规针刺不能改善足内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