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参白灌肠方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及对TNF-α、IL-1、IL-6、IFN-γ水平的影响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参白灌肠方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及对TNF-α、IL-1、IL-6、IFN-γ水平的影响

完成人:赵高斯[1];田彩玲[1];张小元[1];史树勋[1];张兆芳[1];高钰莹[1];崔龙[1];

第一作者:赵高斯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年份:202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参白灌肠方;灌肠剂;中医治疗

摘要: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2019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科研经费2万元,课题编号:GZK-2019-31。起止时间:2019年04月~2022年12月。项目负责人:赵高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清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发热。病程迁延漫长,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治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研究目的与意义:UC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中国的患病率约为11.62/10万,近年来呈明显增高趋势,发现更多、更有效的药物及有效治疗方法以使患者获得痊愈是当务之急。参白灌肠方通过30余年的临床应用大样本观察,在UC的治疗上疗效确切,尤其是湿热型效果非常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缺乏高级别的规范疗效研究。因此,课题组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对湿热型UC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准确及客观的实验依据。研制出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效果稳定、灌肠易保留等优点的纯中药的新型滴注式保留灌肠剂,将为该省乃至全国对于UC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新药,具有深远的意义。3主要论点与论据:现有多种中西药可用于治疗本病,但多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辅以免疫抑制剂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亦较明显,特别是停药后容易复发,因而,寻求安全、有效、价廉的制剂或方法成为UC研究的重点。灌肠给药临床现已广泛使用,具有很多优点。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复方在治疗UC具有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副作用小、远期治疗疗效显著、费用低等优势,特别是中药煎剂滴注式保留灌肠治疗,但大多具有组方复杂,药味较多,效果不够稳定,缺乏规范等缺点。UC是由免疫系统介导的致病性炎症,病因学问题迄今尚无定论,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到免疫学、遗传学、分泌学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在UC发病过程中免疫机制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分级呈正相关。项目组采用完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参白灌肠方直肠滴注治疗,全面评价参白灌肠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4创见与创新:参白灌肠方以中医治疗热毒痢疾的名方白头翁汤为基础,选取甘肃道地药材白头翁为君药,根据当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兼顾UC多种临床表现,合理搭配药物组方。采用完全随机对照高级别临床试验,观察经参白灌肠方疗效及安全性,为新型灌肠剂的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IL6、IFN-γ水平的含量,初步探讨参白灌肠方治疗UC的可能机制。5社会经济效益:参白灌肠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未发现其有毒副作用,所以在药物的推广方面,省去了许多不便,本制剂将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应用临床,有利于广大患者的接受,必将造福于患者,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对开发应用甘肃道地药材白头翁,促进发展甘肃经济有一定作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6存在的问题:由于样本量较小,且病例来源局限,故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研究周期较短,未能对患者长时间随访,远期疗效不明;受经费影响,仅检测细胞因子,未能扩展研究。若实验延长随访时间,并和多家医院合作,扩大样本量,会更全面的评估其治疗作用,今后可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从相关信号通路、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等方向入手,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