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121”集雨节灌工程:陇中干旱区“抗风险适应”知识的现代应用——兼谈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中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利用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121”集雨节灌工程:陇中干旱区“抗风险适应”知识的现代应用——兼谈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中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利用
作者:梁发祥[1];曹娟玲[2]
第一作者:梁发祥
机构:[1]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743000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年份:2011
卷号:22
期号:4
起止页码:93
中文期刊名: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外文期刊名:West Forum 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收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基金:该文系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农民环境教育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0719B-01)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梁发祥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121”集雨节灌工程;陇中干旱区;抗风险适应;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本土生态知识;挖掘利用
摘要:陇中干旱区居民在长期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探索出了挖水窖蓄水的"抗风险适应"方法,这是本土生态知识的重要内容。近年在全国干旱区推广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则是其现代运用。生态脆弱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时空背景下积累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本土生态知识,对于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共性偏颇"现象,本土生态知识被严重边缘化。我们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内在发展"观是十分强调区域发展中本土居民的参与和本土生态知识的渗透。因此,在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本土生态知识与普同性知识并存互补观念,秉持开放与宽容理念,坚持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相结合的原则,搞好本土生态知识的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工作,发挥本土生态知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