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热补针法对关节炎兔的镇痛后效应及其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热补针法对关节炎兔的镇痛后效应及其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的影响
作者:杜小正[1];方晓丽[2];东贵荣[1]
第一作者:杜小正
机构:[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200437;[2]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甘肃兰州730000
第一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200437
年份:2011
卷号:24
期号:6
起止页码:18
中文期刊名:中医研究
外文期刊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0606-05)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急性关节炎/针灸疗法;热补针法;捻转针法;针刺镇痛-βEP;CCK-8
摘要:目的:观察热补针法的镇痛后效应,以探讨其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6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6)、捻转组(n=24)和热补组(n=24),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0 h),针后0.5 h、1 h、2 h亚组,每组各6只。以卵蛋白诱导建立关节炎疼痛模型。针刺双侧合谷和足三里1次,留针30 min,捻转组用捻转针法,热补组用热补针法。以K+导入法引起家兔腿收缩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痛阈;抽取脑脊液1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结果:模型组痛阈和CCK-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转组和热补组针后各时刻痛阈和CCK-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热补组即时痛阈和即时、0.5 h时CCK-8含量与捻转组同一时刻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补组针后0.5 h、1 h、2 h的痛阈显著高于捻转组(P<0.01或P<0.05)。模型组β-EP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针组和热补组各时刻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热补组即时β-EP含量与捻转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β-EP含量热补组均明显高于捻转组(P<0.05或P<0.01)。结论: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优于捻转针法,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变化与两种针法后效应不同有明显相关性。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