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调气通经明目”针法干预弱视的应用与脑功能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调气通经明目”针法干预弱视的应用与脑功能机制研究
完成人:严兴科[1];李越峰[1];马重兵[1];朱田田[1];邢家铭[1];刘安国[1];严菁兴[1];张奥[1];董莉莉[1];曹朝霞[1];
第一作者:严兴科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8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弱视;针刺治疗;针灸学
摘要: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针灸学基础研究,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60560)资助,已通过结题验收,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9622017J0147)。 主要研究内容:弱视主要受损部位在视皮质,是严重损害儿童视觉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该项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儿童弱视病机为“神气不足,目视不明”,由此总结出“调气通经明目”针法,以睛明、攒竹、风池、光明为主穴治疗200余例弱视患儿,总有效率96.1%,能显著改善患儿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且方法简单、起效快、疗程短,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神经血管耦合机制,利用近红外脑功能光谱技术(fNIRs)研究针刺干预对弱视儿童视觉关键脑区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调气通经明目”针法对弱视患儿视皮层异常激活区空间分布和功能重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进一步利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细胞电生理技术和形态学技术,发现针刺可以有效逆转P-VEP病理改变,改善视皮层神经元时空特性损害和编码异常,减轻大鼠视皮质神经元形态和结构损伤,表明针刺对视觉电生理可塑性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治疗时机越早,效果越好。 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弱视传统疗法治疗时间长,仪器设施复杂,费用高,受患儿依从性等影响,疗效不佳。项目团队利用“调气通经明目”针法治疗弱视儿童20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多家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合计治疗弱视患儿460多例,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基于fNIRs和视觉神经电生理研究表明,“通经调气明目”针法对视皮层异常脑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调节作用;并能显著改善17区神经元时空特性损害和神经编码异常改变,促进视觉神经功能恢复。该成果丰富了对弱视发病机制的认识,为针刺防治弱视效应研究以及针刺时机选择、疗效判定和临床推广提供依据。该项目已发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篇,CSCD收录11篇,中文核心8篇,科技核心5篇,其它论文1篇;其中2篇获得2017、2018年“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培养博士2人、硕士5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