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逍遥丸结合催眠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逍遥丸结合催眠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焕芝[1];
第一作者:张焕芝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朱向东;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抑郁症;肝郁气滞型;逍遥丸;催眠疗法
年份:2020
摘要: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比较逍遥丸结合催眠疗法与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结合催眠疗法联合治疗肝郁气滞型郁证的疗效差异,探索逍遥丸结合催眠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郁证的理论及临床依据,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郁》中的38例医案的方剂为文献研究对象,对药物的频次、属性及关联性等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叶氏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并分析逍遥散治疗郁证的机制后,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2014年5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收治的60例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型郁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最后两位数参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催眠疗法(隔日1次)联合逍遥丸(口服,一日3次,1次8丸)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催眠疗法(隔日1次)联合黛力新(口服,一日2次,1次1片)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及Elisa所检测血清5-HT、DA、NE的表达量来评估病情轻重,及TESS量表评分评估两组副反应,以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积分的变化来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差异。 结果: 1.通过对叶氏治疗郁证的组方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逍遥丸核心成分为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 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在治疗1、2、3、4周后,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于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3周后、第4周后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在治疗1、2、3、4周后,血清5-HT、NE以及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于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血清的5-HT、NE以及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第3周后、第4周后5-HT、NE以及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治疗1、2、3、4周后,观察组TESS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在治疗1、2、3、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于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第3周后、第4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6.治疗后2组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两组总体疗效大体相当。 结论: 逍遥丸结合催眠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5-HT、NE以及DA的异常表达水平,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