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独立成方之角药及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独立成方之角药及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叶红[1];

第一作者:叶红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李应存;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角药;配伍规律;临床用药;敦煌医学;独立成方

年份:2020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独立成方之角药及其配伍的一般规律,挖掘敦煌角药方组方、治法精髓,同时结合导师李应存教授应用角药方临证经验,进一步拓展中医辨证思路,使祖国医学文献尤其是敦煌医学文献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方法:以《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以及国际敦煌项目IDP网站中的原始照片为基础,参阅敦煌医方类和角药专题研究文献,运用统计筛选、训诂学、校勘学等研究方法,对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的独立角药方进行全面梳理,逐条检出,分类统计,统计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次,结合医理,深入研究每一组角药的组成用法、主治功效、配伍结构并给予规律性的总结,同时与传世文献对勘,辨读文字,比较印证,结合地域和时代特点,客观归纳其特色与价值。最后,结合导师李应存教授临床病例,为敦煌角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理论参考。  结果: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独立成方的角药共计49组,功效包括补益、温里、清热、祛湿、理血、理气、解表、泻下、开窍等13种,补益类角药最多,其次是祛湿、清热、理血类。主治涉及内、外、妇、儿、男、五官、皮肤各科病症。配伍形式多样化,包括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寒热配伍、升降配伍、润燥配伍等11类,以异类相使、同类相须、寒热配伍的形式居多。结构层次清晰,具有桥梁结构、三角结构、链条结构、单双结构4种模式。药物多元化,包括敦煌本土药材、西域输入性药材、蔬菜、乳类制品、佐料、各种酒剂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含有角药5组,均以“小泻+五脏”命名,为“二体一用”的配伍形式,主治五脏疾病之病情轻浅,证候单一,病位近病脏者。导师李应存教授在临床中将角药方融入敦煌复方中使用,既提高了临床疗效,又拓展了临证思路。  结论:敦煌医学汉文文献中独立成方的角药数量繁多,内容渊博,应用性强,具有①治疗广泛,重视养生;②配伍丰富,结构巧妙;③剂型灵活,治法多样;④擅用食材,种类浩繁;⑤融入复方,疗效明显五大特点,故有较高的文献和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