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对GK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对GK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李淑玲[1];

第一作者:李淑玲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李应东;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黄芪;乌梅;配方颗粒;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机制;糖尿病

年份:2016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对GK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32只4周龄雄性GK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黄芪乌梅1.3 g·k g-1组、黄芪乌梅5.2 g·k g-1组,每组8只。同时将8只同周龄雄性 Wistar大鼠作为其同种系正常对照组。黄芪乌梅干预组分别用黄芪乌梅配方颗粒1.3、5.2 g·k g-1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15 g·k g-1灌胃,模型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10周。实验中定期测量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 OGTT;干预完成后,禁食15 h,10%水合氯醛(3 ml·kg-1)腹腔注射,麻醉后心脏采血,摘取完整的肝脏和胰腺组织,部分4%多聚甲醛浸泡,剩余部分-80℃冰箱保存。用 ELISA测定血清 FINS、TNF-α含量;用铜离子比色法检测血清 FF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 Ins R和 I RS-1蛋白的表达;肝脏及胰腺 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1)干预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体重相对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与空白组 Wistar大鼠比较,各组GK大鼠给葡萄糖后30、60、120min血糖值和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增高(p<0.05)。干预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黄芪乌梅5.2 g·k g-1组大鼠给葡萄糖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INS、HOMA-IR升高,HOMA-ISI和HOMA-β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黄芪乌梅5.2 g·kg-1组FINS和HOMA-IR降低,HOMA-ISI和 HOMA-β升高(p<0.05),黄芪乌梅1.3 g·kg-1组各项指标亦有改善,但仅 HOMA-IR降低和 HOMA-β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与空白组 Wister大鼠比较,GK大鼠 TC和 HDL-C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 TC和 H DL-C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TNF-α及F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血清 TNF-α及 FFA含量降低(p<0.05)。(6)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肝脏 InsR和 IRS-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肝脏 InsR和 IRS-1蛋白表达均增多(p<0.05)。  结论: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可降低 GK大鼠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异常;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FFA含量,增加InsR及IRS-1蛋白表达,改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