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心力衰竭“易损期”临床特点及中医证治分析 被引量:2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心力衰竭“易损期”临床特点及中医证治分析
作者:宿敏[1];
第一作者:宿敏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李应东;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心力衰竭;易损期;临床特点;中医证治分析
年份:2021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易损期”临床特点及中医证治规律,进一步探索力衰竭“易损期”的诊治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及参考。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及ICU病房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6例,依据出院后90天内(心力衰竭易损期)有无发生再入院及死亡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及预后良好组132例。完成临床资料调查表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住院天数等)、病因构成、合并症、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生化、凝血、甲状腺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脏彩超(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用药及中医证候、中医治疗等。整理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心力衰竭易损期人群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治规律。 结果: 1、失访2例,最终纳入心力衰竭患者176例,男性99例(56.25%),女性77例(43.75%),出院90天内再入院35例(19.9%)。院内死亡7例,院外死亡2例,全因死亡9例(5.1%)。 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发现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既往心衰病史、病因、诱因及常见症状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心率、血压、合并症、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差异。 3、预后不良组白细胞、Scr、BUN、UA、D-二聚体、NT-ProBNP高于预后良好组,HBG、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总胆红素、血钠低于预后良好组。 4、两组患者LVEF、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两组患者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ARNI使用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正性肌力药使用率更高。 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肌酐水平(OR=1.031,95%CI:1.016~1.046)、高血尿酸(OR=1.005,95%CI:1.001~1.009)、白细胞(OR=1.175,95%CI:1.52~1.313)、为心力衰竭“易损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HBG(OR=0.954,95%CI:0.929~0.980)为减少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 7、预后不良组HFpEF患者ALT、AST、TSH、尿酸显著低于HFmrEF组,HFpEF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HFrEF组,HFpEF组的冠心病患者比例低于HFrEF、HFmrEF组。 8、两组患者总体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预后不良组患者更易出现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血红蛋白水平的分布在阳虚水泛证组与气虚血瘀证组、痰饮阻肺证组,阴竭阳脱证组与痰饮阻肺证组间存在差异。白细胞、Scr、UA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9、两组患者在中医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中医治疗更多的患者不良预后结局少。预后良好组患者使用中成药、中医外治法更多。使用频次最高的中成药是芪苈强心胶囊,其次是丹参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使用最多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温阳药,使用最多的中医外治法分别是艾灸、穴位贴敷、足浴。 结论: 1、预后不良组合并症更多,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总胆红素、Scr、BUN、UA、D-二聚体、NT-ProBNP高于预后良好组,HBG、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钠低于预后良好组。 2、高血肌酐、高尿酸血症、白细胞增高、贫血是心力衰竭“易损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3、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不同。 4、预后不良患者更易出现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参考指标。增加中医治疗的使用可减少不良结局事件,中医治疗体现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特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