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基于电阻检测的方法评估胸部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中文题名:基于电阻检测的方法评估胸部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性研究
作者:赵丹[1];
第一作者:赵丹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导师:马晓丽;甘肃中医药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手术切口;电阻检测;切口评估;切口感染
年份:2024
摘要:目的:本研究引入皮肤电阻检测仪,以胸部手术切口为例。探讨电阻检测作为手术切口愈合的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以期为评估胸部手术切口愈合提供客观、可视化的评估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设计,参照观察性研究报告。在(14:00-16:00)内,18-22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收集切口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值。选取甘肃省某三甲医院胸外科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有胸部手术切口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1天和术后1~7天使用皮肤电阻检测仪收集研究对象胸部手术(预)切口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值。研究者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距离手术(预)切口3厘米的位置上下左右各取四个点标定。酒精棉片清洁待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汗液对电阻测量的影响,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将直径为50.5mm的电极片放置在上述的四个点上,通过皮肤电阻检测仪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获取横跨手术切口和纵跨胸部手术切口的电阻值。读数稳定后记录并整理分析。手术切口无感染征象的列为非感染组,有感染征象的列为感染组。结果:横跨胸部手术切口电阻检测评估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手术前预切口电阻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均衡可比。横跨手术切口术后1~7天非感染组和感染组电阻值组间比较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5、7天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纵跨手术切口电阻检测评估胸部手术切口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前预切口位置组间电阻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可比。术后第1、4、5、6、7天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横跨胸部手术切口准确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7天电阻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682、0.644、0.875、0.822、0.690、0.896;灵敏度分别为0.939、0.606、0.848、0.818、0.939、0.576、0.909;特异度分别为0.685、0.772、0.391、0.870、0.772、0.761、0.793。约登指数分别为0.624、0.378、0.240、0.688、0.711、0.337、0.703。纵跨胸部手术切口准确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7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576、0.600、0.872、0.778、0.822、0.869;灵敏度分别为0.788、0.455、0.576、0.788、0.970、0.818、0.909;特异度0.772、0.837、0.652、0.902、0.641、0.587、0.75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0.292、0.228、0.690、0.611、0.405、0.659。结论:通过皮肤电阻检测仪将切口愈合过程中生物电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非感染组的切口愈合效果较好,与较低的电阻值呈正相关关系。胸部手术切口的电阻值可以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基于客观数据的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后前7天内客观评估手术切口。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