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甘肃道地药材党参质量分析及商品标准研究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甘肃道地药材党参质量分析及商品标准研究

登记号:9622016J0261

完成人:李成义[1];王明伟[1];李硕[1];张雅聪[1];刘书斌[1];强正泽[1];魏学明[1];杨扶德[1];侯嘉[1];陆国弟[1];

第一作者:李成义

完成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6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中药材;党参;质量评价

摘要:研究目的与意义:党参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为甘肃大宗药材之一,其商品流通量占全国党参市场80%以上,在全国党参市场的影响力较大。据调查,党参多在该省定西、天水、陇南等地广泛分布,虽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但现行商品等级标准已不能代表党参实际质量,药材价格总体偏低,不能体现商品药材的优质优价,建立科学、全面的"甘肃道地药材党参商品等级标准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该项目通过对党参药材的种植栽培现状和流通市场进行调查,采集样品,结合甘肃党参主产地市场流通情况,统一划分等级,并结合现代分析方法对党参药材商品等级、质量及适生区域进行研究,建立商品等级质量评价标准,提供栽培党参规范产销的科学依据,旨在为甘肃不同商品等级党参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其它道地药材商品等级划分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为药农创收,拓宽甘肃药材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主要论点与论据:收集甘肃省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商品等级党参样品,进行样品鉴定、生药学研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质量评价综合分析,结合实验数据与主产地调研情况,建立不同商品等级质量标准,并确定最佳适宜栽培产区。通过对甘肃省内党参主产区渭源县、临洮县、陇西县、文县和宕昌县等9县33乡(镇)94个样方的实地调查,认为甘肃道地药材党参的资源和种植面积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同栽培区域、不同商品等级的甘肃道地药材党参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影响党参质量的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党参多糖等6项化学指标和外观性状指标的分析研究得出,以渭源县、临洮县为核心区域是白条党主产区,以文县及武都地区为核心区域是纹党的道地产区。传统的商品等级标准与质量评价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正确指导市场交易。药材外观性状结合内在化学成分指标来划分党参商品等级的方法更为科学可靠。提出的临床应用中应按统货使用的建议,具有合理性。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建立基于感官评价和化学理化指标的"甘肃道地党参药材的商品等级质量标准"和"甘肃党参适宜产区区划",对党参市场交易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创见与创新: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研究甘肃省栽培党参种植资源和商品等级划分为出发点,调查了甘肃省的党参栽培种植现状、品种分布,通过市场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检索,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比较了不同品种、产地、不同商品等级的党参的差异,建立了党参质量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了党参的市场流通情况和甘肃省党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党参的适宜种植区划,为甘肃省党参资源合理利用和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数据,为甘肃省道地药材党参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技术支持。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党参为甘肃省的主要出口创汇药材,其生长分布区域较广、药材量储量较大、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因此课题组在对党参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建立合理的商品等级标准,保证党参的优质优价,为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党参资源提供支持。通过该课题研究结果,可解决由于栽培面积广,且药材实际质量不经过严格、准确的品质标准控制,从而导致药材药理、药效不达标的问题,总体上可实现党参的优质优价,提高党参的实际经济效益,增加药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党参的研究范围虽然广泛,而且在有些方面也达到一定的深度,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栽培党参需求量进一步增加,部分当地药商乘机进行商业投机,造成党参商品价格不稳。种质资源混乱,种质种苗参差不齐,总体影响着党参质量。栽培党参的技术研究仅限于较低水平,田间管理技术有待提高,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