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医患者针感性质与穴区组织结构关系探讨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中文题名:医患者针感性质与穴区组织结构关系探讨

作者:贾静[1];马重兵[1];王觉[1];严兴科[1];

第一作者:贾静

机构:[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

第一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会议论文集:第八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日期:20211200

会议地点:线上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针感;得气;组织结构;患者主观感受;针刺

年份:2021

摘要:针感是临床用来判断针刺是否得气的标准之一,穴位局部的组织结构是产生针感的基础,穴区局部的组织结构不同,产生的针感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梳理针感的性质,对针感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医者针下的跳动性针感与穴位局部的肌肉或神经干受到突发性刺激有关;医者针下的沉紧涩滞感多因穴区结缔组织缠绕针身,或源于穴区局部肌肉中的肌梭感受器受到针体刺激。患者接受针刺时的酸胀感源于穴区局部肌肉、肌腱或骨膜受到针体刺激,而针尖刺激穴区神经干多可使患者产生麻感、蚁行感、跳动感、放射感;毫针刺激到穴区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末梢可使患者产生痛感;针刺时患者自觉穴区局部的"寒"或"热"感与该区域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相关。但由于针感多复合出现,且针感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故未来可结合具体影响因素或病种,探索得气针感产生的机制及针感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得气针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甘肃中医药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